地下7000米的秘密,
翼尖上的“洪荒之力”,
天文臺選址的奧秘,
護照里的“黑科技”……
這些知識你通通可以在這里get到!

6月20日-21日,2019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行,來自國家部委、軍隊、各個地方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67個代表隊223位科普達人齊聚羊城,同臺比拼講科學,秀科普,為公眾帶來一場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妙趣橫生的科學大餐。
全國科普講解大賽是目前國內范圍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強、最具權威性的科普講解競賽,也是一年一度全國科技活動周重大示范活動,是中央文明委2019年重點工作項目。大賽由全國科技活動周組委會主辦,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廣東科學中心和廣東廣播電視臺現代教育頻道承辦,廣州科普聯盟協辦。
本屆大賽主題為“科技強國,科普惠民”,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位置”的指示精神,在全社會弘揚科學精神,廣泛普及科學知識,讓科技發展成果更多更廣泛地惠及全體人民,服務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大賽分預賽和決賽兩個階段進行。預賽階段于今年初啟動,經過全國各地,中央、國務院部門、中央軍委、武警部門等的層層選拔,223名優勝者晉級決賽。經過半決賽三組同時競逐,各組的前10名,共計30名選手進入總決賽。
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最后軍隊代表隊李曉琪、國家民委代表隊韓曉樂、天津代表隊陳炳偉、中科院代表隊方明、自然資源部代表隊李宗劍、北京代表隊高源、軍隊代表隊王婧怡、氣象局代表隊張澍舟、重慶代表隊魏儀、廣州代表隊馬俊10名選手脫穎而出,獲得大賽一等獎,被授予“十佳科普使者”稱號。
此外,大賽還評出二等獎20名,三等獎45名,“最具人氣獎”、“最佳形象獎”和“最佳口才獎”各2名,優秀組織獎若干名。
廣東廣播電視臺現代教育頻道童年童悅藝術團作為大賽唯一表演單位,由藝術團團長肖惠帶領70個孩子共同演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為選手們加油鼓勁,為祖國70華誕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科普大咖講解技藝高超
“聰明藥”真的聰明嗎?近視真的能治療嗎?斑馬為啥要有“斑”?高鐵究竟可以跑多快?
選手們個個講解技藝高超、知識淵博、顏值爆表,為觀眾打開一扇扇科學新大門。嫦娥四號、無人駕駛、微塑料、能量守恒定律、于敏、錢七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20個隨機命題講解主題,不僅有基礎科學、熱點科技,還生動詮釋了我國前沿科研成果和重大科研進展。
大賽設置自主命題講解、隨機命題講解、《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科技常識測試、評委問答等環節。選手們過三關斬六將,不僅要發揮好擅長的命題講解,還要接受臨場應變和表現力的考驗,充分展示了選手豐富的科學知識儲備和良好的科學素養。
選手規模和覆蓋面歷屆最廣
大賽現場,全國各地的科普精英大集合,大展示,呈現的不僅是一場全民共享的科普盛宴,也是一場講解技藝交流的最高平臺。大賽特色鮮明,亮點紛呈:
一是選手規模歷屆最大。本屆大賽的參賽代表隊和選手數量創歷史新高,共有67個代表隊223名選手,其中水利部、航天局、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國防科工局、鐵路局、文物局、地調局、安徽省、杭州市9個代表隊為首次組隊參賽。此外,澳門也派出4名選手參賽。
二是選手專業層次高。選手不乏高校的教授講師、科研院所研究員、知名醫院的主任醫師、科技企業的高管等,超過40%的選手具有碩士、博士學位。
三是講解題材廣泛。選手們的講解內容緊扣科技熱點和社會生活,除了物理、化學,氣象、地質、生物、醫療等貼近生活的科學選題,還有墨子衛星與量子糾纏、人造太陽、超視距雷達、5G毫米波、基因編輯、蛟龍號、鯤龍號等前沿科學和國家科技重大成果選題。
四是大賽評委團陣容強大。中國工程院江歡成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何質彬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曹則賢研究員,中央廣播電視臺制片人、主持人王雪純,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教部副主任游云,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歐陽輝等擔任評委。既有科技界的大咖和網紅,也有藝術界知名人士,盡顯講解大賽科技與藝術的結合。
大賽在全國掀起科普講解熱潮
全國科普講解大賽自2014年起,已成功舉辦六屆。為推薦優秀人才參加全國決賽,各地和各部門紛紛舉辦各級預賽和選拔賽,規模越來越大,水平越來越高,科普講解成為社會熱潮。
據介紹,大賽從2014年只有廣州、北京、上海、重慶等中心城市舉辦選拔賽,逐步發展到今年全國40多個省市區、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和國家有關部門、軍隊、武警,舉辦400多場選拔賽,參賽選手超過4萬人次,社會覆蓋面越來越廣,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
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組委會秘書長邱成利博士表示,科普講解集科學知識、語言藝術和技巧為一體,是深受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流行的一種新型科學傳播形式。大賽要求參賽選手遵循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在4分鐘內,將科學知識用通俗地語言闡述,引領公眾領略科技之美,感受科技的價值。在全社會弘揚正能量,激發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尊重知識、形成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注入新力量。
廣州市科技局副巡視員李江介紹,這是廣州第六次承辦全國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廣州作為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的發源地,也是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展示的匯聚地,科普講解大賽作為落地廣州的科普品牌,為全國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及科技愛好者搭建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本屆大賽吸引了超過6000萬受眾關注和參與,充分說明社會各界參與科學傳播,支持科技創新的熱度在不斷上升。
廣東廣播電視臺現代教育頻道對大賽總決賽進行全程錄播,節目將于近期在現代教育頻道進行播出,U點科普等提供大賽網絡視頻直播和網絡互動技術支持。
有關大賽的詳細報道,請留意今晚8點播出的《廣東教育》!
收視指南
電視收視指南:
1、廣東省有線電視-全省覆蓋
2、廣東IPTV高清互動電視-全省覆蓋
3、珠江寬頻電視-播出覆蓋
網絡端收視指南:
1、廣東廣播電視臺官網(荔枝網)同步直播現代教育頻道
2、廣東廣播電視臺現代教育頻道官網品牌節目點播
手機端收視指南:
1、“廣東現代教育”與“現代教育TV”-微信公眾號點擊頻道直播
2、荔枝臺-(廣東網絡廣播電視臺)APP同步直播
3、廣東手機臺-APP同步直播
4、沃視頻-APP同步直播
說明:頻道全省播出覆蓋,各地市頻道頻率序號不同,請電視觀眾自行搜索現代教育頻道。